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102篇
  54篇
综合类   298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腾片具有崩解迅速、口感良好、服用方便、质量稳定等特点。在食品业中泡腾片主要是固体饮料,例如茶泡腾片、维生素泡腾片、果蔬泡腾片等。本文概述了我国泡腾片在食品业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泡腾片在食品业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泡腾片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针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实际服役状况,分析了土壤运动(冻胀与解冻沉降)对管道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基于管体结构-土壤弹簧模型在确定管-土交互作用方面的局限性,即非线性、大应变与多轴加载评估的保守性、土壤本构模拟与真实状况的偏离,建议发展新型多模块耦合集成技术确定土壤运动产生的机械效应。明确了X80高强管线钢在服役条件下发生应变时效及其导致管线钢(尤其是焊缝区)材料韧性和止裂能力的降低,建议使用时效活化能与等效时效时间模拟、评估管线钢在漫长服役过程中发生应变时效的敏感性,并建立相应的理论基础。此外,详细分析3种常见的管道缺陷(机械损伤、腐蚀缺陷、裂纹)对管道完整性影响的评估技术现状。针对高压、大口径、高强钢天然气管道(特别是焊接金属与热影响区)在地质不稳定地区的材料韧性、裂纹扩展以及止裂能力开展实验与评价技术,建立精确的多物理场协同作用下的管道缺陷评估模型,是当前的国际性技术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力保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以及相关油气管道的长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5.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STEC O157:H7)是大肠埃希氏菌中致病性最严重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牛肉、牛奶、水果及其制品中,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甚至引发死亡。食品中STEC O157:H7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STEC O157:H7的检测标准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标准在样品前处理、快速筛选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需要加强,以便为该菌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帮助,实现与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接轨,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6.
人工神经网络在木材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射线作为检测手段,对木材进行无损检测。在无损检测信号处理和特征构造的基础上。运用特征参数建立了缺陷识别的数学模型,针对无损检测信号的特征,构造了人工神经网络。选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BP网络),网络识别所需要的特征参数能够反映木材缺陷的全部特征。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林业检查站现状与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99个林业检查站工作现状的调查,作者认为:1)林业检查站在有效地维护木材、野生动植物的正常运输,有效地打击违法运输,有效防止和制止有害生物传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林业检查站主要面临着工作条件艰苦,人员少任务重,执法环境差等问题;3)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不顺,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林业检查站的作用认识不足,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不够;4)建议今后要有效整合执法力量、理顺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协调道路运输各相关部门配合工作。  相似文献   
8.
以鹤立林业局为研究区域,以2007年"三总量"检查的TM遥感判读区划结果和抽样现地检查结果为基础资料,分析了同期遥感数据之间、不同年份遥感数据之间采伐地块的植被指数变化,以及不同采伐方式和不同采伐强度与植被指数变化的关系,为利用遥感数据进行"三总量"检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There is a widely held view among smallholders that teak timber produced from small-scale agroforestry systems, especially home-garden forestry, fetches a lower price than that from conventional plantation forestry. To examine the veracity of this view, the wood quality attributes of teak from two home gardens in the district of Ernakulam (wet site) and Palakkad (dry site) in India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forest plantation in Nilambur. The logs were graded using standard timber trade practices into high, medium and low quality as determined by the potential sawn timber grade-yield recovery pattern. Of 96 home garden teak logs (aged 35 years) from wet and dry sites, 59% belonged to timber Grade II–IV and the rest were classified as poles. Grade I logs (export quality) with a girth above 150 cm were not available from either of the homesteads. Faster-grown teak in the wet site produced large diameter logs (dbh 1.37 m) with average diameter of 39.6 cm,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best site quality in India. In contrast, the average dbh for teak grown in the dry site was 24 cm as compared to the average dbh of 31 cm recorded from the same aged forest plantation in Nilambur. It was found that only 10% of logs belonged to Grade II timber and the rest fell under grades III and IV with more frequent visual defects. The sawn timber recovery percentage was lower for the dry site (66.8%), 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de from the wet and forest plantation sites, with recovery rates of 76.5% and 78.8%, respectively. The general notion that home garden teak has a large proportion of sapwood seems to be baseles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ing found between the heartwood-sapwood ratio of home-garden and forest plantation teak. Lack of appropriate silvicultural practices in home-garden forestry caused the production of more defective logs, adversely affecting the market price of timber.
Puthenpurayil Kumaran ThulasidasEmail:
  相似文献   
10.
图像分割技术在木材表面缺陷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阐述了图像分割技术在图像处理及分析中重要意义,以及主要的图像分割技术。以木材表面缺陷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微分算子边缘检测、最优迭代阈值分割及形态学方法针对具有代表性缺陷死节和虫眼进行分割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